明祖陵
明祖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三代的衣冠冢,也是其祖父的实际殁葬地,位处明代诸帝陵之首,故又称“明代第一陵”。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命太子朱标大修祖陵、敬葬祖先。到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成,历时28年之久。建造规制与神道石刻继承唐宋风格,是朱元璋重树中原正统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原有城墙三道、金水桥三座、神道石刻、殿亭楼宇、宫私宅第近千间,可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黄河夺淮,明祖陵同泗州城一起被淹入洪水与泥沙中。1964年,沉睡近三百年的明代“祖陵”被文物普查发现。现存遗迹主要有护城堤、下马道、中砖城、神道石刻、内皇城、地下玄宫等,其中21对神道石刻,形体高大,排列密集,造型敦厚,纹饰雕刻精美、风格飘逸,代表明代早期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后经保护修复,于1982年被评定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创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近年,随着我县加快旅游发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政府把明祖陵景区作为重点,进行整体高质量提升。景区范围由原来的680亩,扩展到2100亩,定位世界文化遗产,围绕“祈福文化”,突出“水韵皇陵”特色;同时,将围绕“谒陵祈福游”“渔淮风情体验游”开发的新业态旅游项目。提升后,明祖陵将成为环洪泽湖祈福求运、文史研学、生态休闲的重要文化遗产景区。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县城东南约30公里的黄花塘镇黄花塘村境内,距离南京、淮安仅100公里左右,不到一小时车程。纪念馆占地近10万平米,其间有主体纪念馆五千多平米,集中收藏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宁连一级公路、宁淮高速、宁宿徐高速分别从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的东西两侧经过,均有到纪念馆的出口,交通十分便捷。
中共中央华中局暨新四军军部于1943年1月10日移驻黄花塘镇境内直到抗战的全面胜利,历时两年又八个月,是新四军军部驻扎时间最长的地方。为了缅怀陈毅、张云逸、曾山、赖传珠、彭康、罗炳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建立的丰功伟绩,弘扬新四军的历史文化,对后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江苏省人民政府于1982年3月将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馆名,2002年与2019年又先后建设新四军历史陈列馆和新四军文化艺术馆。
为全面提升纪念馆品牌形象,打造区域有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快文旅融合步伐,带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2021年7月实施主题为“战地黄花分外香——新四军军部和中共中央华中局在黄花塘”展陈提升工程,把新四军历史陈列馆与新四军文化艺术馆内容合二为一,进一步突出“根据地建设”这个重大主题,包括政权、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内容,展陈内容紧跟时代发展要求,主题鲜明,形成了个性化展陈特色,2023年8月提升后的纪念馆重新对外开馆,全新的展陈面貌和参观体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023年8月,新四军文化园正式对外开园。文化园以“再现抗日根据地历史风貌,展现新四军文化建设成就”为主题,以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和旧址为依托,打造一个彰显红色文化、贯穿红色体验、实施党建融合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军部纪念馆开馆以来,已接待游客数百万人次左右,接待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队数千场次,获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红色金融教育基地”“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江苏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淮安市恩来干部学院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淮安市研学旅行基地”等称号。
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
第一山雄踞淮水南岸,原名南山,因盛产都梁香草,故又名都梁,这也成了古县盱眙的别称。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书画家米芾赴任涟水知军,由国都汴京(今开封)经汴水南下就任,一路平川。入淮时忽见奇秀的南山,诗兴勃发:“京洛风尘千里还,船头出汴翠屏间。莫论衡霍撞星斗,且是东南第一山”,并大书“第一山”三个大字,从此南山易名“第一山”。
明代大文豪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对第一山的美景有过精彩的描绘:“山顶上有楼观峥嵘,山凹里涧泉浩涌,嵯峨怪石,盘秀乔松。上边有瑞岩观、东岳观、五显祠、龟山寺,钟韵香烟冲碧汉,又有玻璃泉、五塔峪、八仙台、杏花园,山光树色映蠙城。白云横不度,幽鸟倦还鸣。说甚泰嵩衡华秀,此间仙境若蓬瀛”。将此胜境与蓬莱仙岛瀛洲仙山相媲美。南宋诗人杨万里说“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不游第一山将抱憾终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山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古迹已逐步修复,有玻璃泉、杏花园、魁星亭、第一山碑、明伦堂,最值得称道的是第一山题刻,在清代还存172块,经1986年普查,尚存摩崖88块。早自宋元,晚迄明清,书体有正、草、隶、篆,文体有诗、词、题、记,诚是“山腰有石皆诗草”。20世纪80年代,辟为公园。1996年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1998年连同周边景点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7年获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12月获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
一条幽谷环抱植被完好的山脉
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龙虾之都——中国·盱眙境内,是江苏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野生动植物王国。70.58平方公里的大别山余脉由北向南渗透,形成独特的小气候环境。这里繁衍生长着40多种野生动物,170种鸟类,800多种中草药,是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
一湾碧水荡漾摇曳苍翠的清泉
群山环抱的9平方公里天泉湖,汇水面积达58平方公里,是长三角北部地区面积最大的山地湖泊。经过亿万年前火山喷发留下的玄武岩净化,湖心水质达到一类以上,清澈甘冽,手捧可饮。环湖全长22公里,是得天独厚的自由行黄金旅游线。
一座流传千年底蕴深厚的古刹
铁山寺始建于东汉末年,为汉人出家第一人严佛调之开山道场。严佛调是东汉末临淮考城(今盱眙铁山寺)人,是我国汉人出家第一人、撰写经书第一人、翻译佛典第一人、修庙建寺第一人、境外传道第一人。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因寺而得园名。
一方养心休闲科研科普的仙境
纯净的空气里负氧离子含量极为丰富,平均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有12000多个,是江苏省平均值的49倍,比城市高出100多倍。这里夜晚的星星是不眨眼睛的,因此有着“亚洲醉美星空”之美誉。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观测站也因此落户于此。正在创建的天泉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必将成为“梦中的星空度假天堂”。
大云山西汉江都王陵
大云山西汉江都王陵位于盱眙马坝镇云山村大云山顶,海拔高程73.6米,西距盱眙县城30公里,南距汉代东阳城遗址1千米,西南与青墩山、小云山汉代贵族墓地相邻,是汉景帝之子、汉武帝同父异母哥哥、第一代“江都王”——刘非及其后妃的同冢异穴合葬墓遗址群。
陵园总体布局十分清晰,排列有序,平面近似正方形,每边长约500米,主墓均分布于陵园南部,陪葬墓分布于陵园北部,车马坑位于陵园南侧,兵器坑分布于陵园北侧,紧靠陵墙,建筑基址位于陵园中部。东西南北四面均筑有陵墙,除东墙中段保存尚好外,其余三面陵墙大多仅剩夯土墙基。东墙的现存高度近2.3米。陵园内共发现主墓3座、陪葬墓14座以及车马坑、兵器坑、建筑基址等遗迹,出土了铜器、金银器、玉器等各类文物1万余件。遗址许多出土文物均为首次发现,意义重大。其中,规格最高的一号墓采用了“黄肠题凑”的葬制,并有金缕玉衣、玉棺等高等级随葬品。陵园遗址的发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省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对了解汉代诸侯王墓葬制度,进一步分析江都国的地域范围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
目前陵园遗址为2011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和“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江苏省首批“大遗址”、江苏省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江苏省“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泗州城遗址
泗州城遗址位于盱眙县淮河镇境内,距县城仅1公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江苏省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设泗州于临淮,凭借水陆要冲、漕运重镇的地位,在唐代为“水陆都会”,在宋代为“南北咽喉”。因水患,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千年泗州城最终沉没于水下。经考古勘探,确定了内外城垣及五座城门,发掘揭示出香华门、南城墙、汴河城内段、东西大街、灵瑞塔、普照禅寺、观音寺等遗迹,城址的总体格局基本维持340年前的历史原状。泗州城遗址是我国罕见的保存完整城市形态和结构的中古时代灾难性城市遗址,对研究唐宋汴河漕运及明清时期的社会生活提供了详实的材料,在研究我国古代州城制度、城市格局、城市建筑、佛教、漕运等方面意义重大,被专家比喻成“东方庞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