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县2025年度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由盱眙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起草,经县政府批准同意后印发实施,现就相关内容做如下解读:
一、背景依据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数量、质量、生态、效益一体保护,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根据《自然资源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的通知》(自然资发〔2024〕204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任务
根据占补项目实施的相关要求,依据年度变更调查成果,结合镇(街)排查申报情况和全域整治项目实施进度、全县废弃宕口治理进度,拟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建设规模约4975亩,其中镇(街)包干实施规模1839.87亩,全域整治实施规模1358亩,废弃宕口工程治理实施规模1509.33亩,具体入库新增耕地以验收核定数量为准。
三、主要内容
(一)踏勘核实阶段(2024年10月-2024年12月)
各镇(街)根据前期摸排结果,再次对拟实施的地块进行实地踏勘,在征求土地权利人、村组及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核实明确可实施的地块进行登记确认;县自然资源部门根据废弃宕口实施进度,会同都梁矿业、属地镇(街)对拟实施的工程治理类宕口核实后统计汇总,纳入年度实施计划。
(二)审查审批阶段(2024年12月-2025年3月)
县自然资源部门拟定年度实施方案,征求县财政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交通、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和涉及镇(街)意见,修改完善后报经县政府同意,县财政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部门等相关单位配合出具相关立项证明材料,作为项目立项要件报省、市立项备案。
(三)勘察设计阶段(2025年2月-2025年4月)
项目立项备案后,由县自然资源部门公开择定有资质的单位,对符合立项条件的地块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地形测量、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方案、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等工作。
(四)项目实施阶段(2025年4月-2025年9月)
根据经批准的项目实施方案,由镇(街)人民政府作为实施主体,组织实施。
(五)验收报备阶段(2025年6月-2025年11月)
项目完工后,镇(街)自行组织镇(街)财政、农业农村、水务、自然资源、村居等单位开展自验,自验合格报县自然资源部门申请县级验收,县自然资源部门公开择定有资质的单位,对初步符合验收条件的地块开展宜耕性评价、新增耕地质量评定、竣工测量等工作。并组织县农业农村、县生态环境等相关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和占补项目验收规则要求,对项目区进行初验,初验合格后,申请市自然资源部门验收,完成新增耕地指标入库报备工作。
(六)审查入库阶段(2025年9月-2025年12月)
项目验收完成后,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将补充耕地项目报系统备案,纳入补充耕地项目库并会同农业农村部门加强耕地数量核定、耕地质量鉴定,按程序报备纳入储备库。
四、解决的问题
为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责任,缓解我县占补平衡指标不足问题,提高重大项目建设用地要素保障能力,保障县域内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