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盱眙县人民政府 信息公开 政府公报

信息公开

盱眙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2021-12-30  来源:盱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号:[ ]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各有关单位: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升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水平,为保护生命安全、服务生产发展、促进生活富裕、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力支撑,根据《省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苏政发〔2020〕81号)和《市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淮政发〔2021〕14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强富美高”新盱眙建设提供坚实的气象服务。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建成较好满足盱眙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全面建成“云+端”的气象业务技术体制,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6%以上,灾害性天气预警准确率比“十三五”平均水平提升5%,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在90分以上,气象灾害损失占GDP的比重较“十三五”平均下降15%。全县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公共服务、科技贡献、人才支撑和政策保障水平等走在全市前列。
  到2035年,气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增强,公共服务效益和满意度显著提高,气象监测更加精密,智能网格预报更加精准,气象服务更加精细,气象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和整体实力力争走在全市前列。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1.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坚持属地为主、综合减灾原则,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各级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到镇(街道)、建制村(社区)、重点单位的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体系。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基层基本公共服务范畴,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同步推进。(责任单位:各镇街、经济开发区、发改委、政法委、应急管理局、气象局。)
  2.完善气象灾害联防工作机制。强化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应急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能,健全气象防灾减灾行政首长负责制,压实分级负责的气象灾害防御主体责任。完善气象、应急、消防、水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统筹规划、共建共享、预报预警和应急联动机制。(责任单位:各镇街、经济开发区、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队、水务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气象局。)
  3.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防御能力和信息发布时效。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建立气象风险信息库。开展城市规划、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气候可行性评估,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加强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深化气象和保险合作机制,完善重大气象灾害救助政策,扩大农业气象保险服务范围。将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纳入各级综合科普体系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建设现代化盱眙气象科普馆。规范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传播管理和发布机制,实现新闻媒体、应急广播、通信运营企业等公共发布渠道与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有机联动,畅通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的“绿色通道”。全面落实基层气象灾害预警传播功能配置标准,建立健全重点地区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叫应”机制,预警信息发布到村到户到人。(责任单位:各镇街、经济开发区、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水务局、住建局、交通局、农业农村局、教体局、商务局、科协、文广旅游局、工信局、气象局。)
  4.强化民生和城市运行保障气象服务。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县镇(街道)两级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精细化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发展依托互联网的公众需求动态感知技术,丰富气象产品供给,提高服务的覆盖面,提供权威及时、有机互动的公众气象服务。建立全媒体气象信息传播体系,实现主流媒体权威气象信息全接入。推动气象融入城市管理、应急处置和综合治理体系,深化重点行业智慧气象服务,完善城市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气象服务,提高城市运行管理精细化气象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各镇街、经济开发区、政法委、工信局、文广旅游局、应急管理局、公安局、消防救援大队、生态环境局、水务局、交通局、住建局、城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委、教体局、气象局。)
  (二)聚焦美丽盱眙建设,切实增强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能力
  5.完善生态气象监测体系。加强生态气象监测站网建设,提高对湖泊、湿地等重点区域的监测能力,增加生态气象要素监测,增强自动化观测能力。加强多源卫星遥感资料和新型观测资料在生态气象业务中的应用研究,建立生态气象监测评估指标和模型,实现全县各类生态监测数据在线分析、产品自动制作发布。加强森林火点、秸秆焚烧气象遥感监测。(责任单位:各镇街、经济开发区、发改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气象局。)
  6.加强重要生态系统气象保障服务。开展气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多源协同观测,实现规划衔接、标准统一、资源共享。提升重要水体湿地和城市热岛等生态气象服务能力。深化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评估,加强新能源建设气象服务支撑。推动气象旅游资源保护与应用,开展中国天然氧吧、生态宜居等特色气候品牌创建,助力全域旅游和康养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各镇街、经济开发区、发改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交通局、文广旅游局、气象局。)
  7.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气象服务能力。提高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监测预警水平,延长空气质量预测、重污染天气预警时效,提升预报准确率。加强气象、生态环境部门的数据共享、会商、研判。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基础研究,提升突发大气污染事件气象应急响应联动。更新升级智能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建设符合安全规范的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提升生态型人工影响天气服务能力,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监管体系,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责任单位:各镇街、经济开发区、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安局、气象局。)
  8.提高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加强面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等各个环节的的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将气象观测纳入农业“三园三区”建设体系,构建完善现代农业气象观测试验站网。发展精细化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建立不同种植养殖品种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体系。开展农业发展规划、种植结构调整等气象评估。加强螃蟹、龙虾等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开展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优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渠道,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气象基础信息融合共享,实现基于位置、关键农时的精细化、定制化、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责任单位:各镇街、经济开发区、农业农村局、气象局。)
  (三)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不断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水平
  9.提高气象灾害监测能力。进一步优化站网布局,增强气象灾害重点防御地区和盲区的监测能力。发展智能观测和协同观测,充分利用卫星、雷达、微波、激光等新型探测手段,着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利用多方探测设施,发展多源资料融合技术,提升观测业务整体效益。严格执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确保气象探测设施安全运行,保障探测数据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责任单位:各镇街、经济开发区、发改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交通局、水务局、公安局、气象局。)
  10.提高预报预警准确率。深化县级气象系统业务改革,提高系统集约化水平,探索预报服务一体化工作模式。加强气象综合分析与预报预测一体化平台运用,升级完善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完善以数值预报释用为基础的现代天气业务,强化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业务技术研发与应用,提高预报准确率,实现从实况到短临、中短期主要气象要素预报产品数字化、网格化,时空分辨率明显提高。加强人工智能在灾害性、极端性、高影响天气预警业务中应用,开展全流程、全时效精细化预报检验,提升预警准确率。到2025年,灾害性天气预警时间提前45分钟以上,预报业务整体实力居市内先进水平。(责任单位:各镇街、经济开发区、应急管理局、气象局。)
  11.提高气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升级改造气象主干通信网络,提升气象信息传输能力。依托政务云、地理信息系统等平台,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安全运行气象保障服务系统、综合气象信息系统。推进分类强对流跟踪预警技术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技术在气象业务领域中的应用。加强网络安全实时监测监管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气象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提高气象综合管理信息化水平。(责任单位:各镇街、经济开发区、工信局、气象局。)
  (四)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全面提升气象科技创新水平
  12.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气象研究型业务,完善气象科技开放合作、协同创新机制,建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到推广应用的扁平化管理机制,提升气象业务核心竞争力。积极争取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应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务、农业等行业科技力量的支持,围绕气象发展需要,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联合攻关共性关键技术。大力促进基础研究,优化科研项目设置,实现业务与科研的深度融合,建立规范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增强创新活力,提升气象科技支撑能力。(责任单位:各镇街、经济开发区、科技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水务局、气象局。)
  13.建设更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加大气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将优秀气象科技人才纳入县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人才强基工程,构建结构合理的气象人才梯队,加大培训交流、科研项目、团队建设等经费支持力度,健全考核评价和人才激励机制。培育气象预报服务首席专家和综合气象业务带头人。到2025年,气象高层次人才、气象青年优秀人才实现倍增。(责任单位:各镇街、经济开发区、组织部、科技局、人社局、气象局。)
  (五)推进气象科学管理,切实增强气象治理效能
  14.加强气象法治标准建设。开展气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检查评估。推进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气象信息服务、预警信息发布等气象法规规章落实。加强气象依法行政,落实气象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措施。推进地方标准修订和气象有关标准应用。加强气象法制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责任单位:各镇街、经济开发区、司法局、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气象局。)
  15.深化气象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国家战略落地盱眙气象保障职能。深化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气象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继续深化防雷减灾体制改革、气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举措。落实与双重领导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保障气象改革与发展。(责任单位:各镇街、经济开发区、行政审批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发改委、司法局、气象局。)
  16.健全防雷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将防雷安全工作纳入各地安全生产考核体系、综合执法检查体系。完善“互联网+监管”工作模式,全面落实防雷安全管理措施。把防雷安全信用管理纳入社会信用体系,依法依规建立完善黑名单制度、信用奖惩制度,开展联合惩戒。(责任单位:各镇街、经济开发区、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管局、工信局、发改委、住建局、交通局、司法局、水务局、生态环境局、供电公司、气象局。)
  (六)加强组织保障,全力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17.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气象工作的组织领导,发挥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作用,落实气象事业发展各项任务。认真研究解决气象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组织协调,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要求,强化督查考核,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责任单位:各镇街、经济开发区。)
  18.加强规划引领。各地要将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相关要求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科学编制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使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与地方战略定位、应急管理、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军民融合等工作有机衔接。(责任单位:各镇街、经济开发区、发改委、气象局。)
  19.加强政策支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加快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有效衔接各项改革,确保气象部门人才队伍稳定、业务水平提升。切实加大对气象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将气象事业所需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建立气象领域可持续稳定的地方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责任单位:各镇街、经济开发区、财政局、人社局、气象局。)

  盱眙县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