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驶入天泉湖镇化农村中心路段,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敞平坦的沥青路,宛如一条黑色“缎带”铺展开来,放眼望去,一排排路灯整齐划一,公共厕所、健身器材、村民影院等设施一应俱全。
作为江苏省第二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化农村积极推进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将6公里中心路黑色化,增设230盏太阳能路灯,进行地下管网改造,开展村庄旱厕、小猪圈等清理行动,经过一年的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原来的土石路晴天都是灰,一到下雨都是泥浆,现在好了,土石路变成了干净宽敞的沥青路,还安装了路灯,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我们出行都方便多了”村民单士成说。
杜山小区是杜山村村民集中居住区,曾经的杜山小区内是一片杂乱无章的水泥地面,小区住户院子虽大,但规划比较乱,车辆随意停放,环境脏乱。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杜山村结合村民意见对杜山小区重新规划设计,将瓶罐、石磨等承载回忆的老物件,与院墙建设有机结合,保留了乡村原味。小区内的每家小庭院都补种了桂花树,安装了太阳能柱头灯,杜山村还在小区空地上栽种了800株翠竹形成一片小竹林,为村民提供了一个乘凉聊天的休闲空间。同时,杜山村大力推进人畜分离工作,通过打造生态鸡圈,有效解决了禽畜“走地”及粪污问题。推动小微菜园建设,规划“共享菜园”,采取居民自愿认领、自行管理模式,实现居民户户有菜种的心愿。
“今年春节回家,发现小区大不一样了,环境变好了,每家门口建起了院墙,上面还有儿时见过用过的石磨、瓶罐等老物件,让人更有归属感。”杜山村居民陈峰说道。
产业是乡村发展的基石。盛夏时节,化农村无花果园内,即将成熟的无花果像一只只小灯泡挂在枝头,无花果种植是化农村发展的特色种植产业之一,占地60亩。除了无花果,化农村还种植了50亩阳光玫瑰,一串串饱满翠绿的葡萄,像缀在藤蔓间的绿宝石。每到成熟季,果园里便挤满了前来采摘的游客,从枝头到舌尖的新鲜,让这些特色水果成为了村民们增收的“金果果”。为打破传统农业增收有限的瓶颈,化农村还大力发展虾稻共生产业,8000亩生态虾稻田纵横铺展,翻开了村庄绿色崛起的新篇章。
作为江苏省第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陡山村蹚出了一条以产兴村、以农赋旅的乡村振兴新航道,依托天然生态优势,将农业观光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精心规划桃李天泉、韩郢田园、前门山居“三朵金花”为主体的乡村旅游线路,大力培育黄桃、碧根果等特色林果产业,精心发展民宿产业、农家乐产业等特色产业,有效带动了农业观光、农产销售和乡村旅游,实现了富民增收。
乡村改头换面,产业蓬勃发展,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铺展。2025年,天泉湖镇将持续深耕和美乡村建设,在绿水青山间拓出生态美、产业旺、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让这幅宜居宜业的民生图景在实践中愈发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