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盱眙县官滩镇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征程中,秉持“大事顺民意,小事讲道理”的原则,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让村庄风貌焕然一新,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
聚焦民生,精准回应群众诉求。官滩镇甘泉村在发展建设中,始终把民生放在首位,坚持微改造、精提升,力求让每一分建设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古河人家作为村庄规划发展的核心区域,农房改善完成后却面临诸多管理难题。毁绿种菜、乱堆乱放等现象频发,居民对基础设施和日常管护意见不断。村“两委”深入群众,收集到问题与需求后迅速行动,一方面开展农房屋顶修缮,解决漏雨难题;对门前绿化进行硬化,既除蚊虫困扰,又增加停车位。另一方面转变思路,将损毁绿化带改造成小菜园,还租用土地建成共享菜园,划分71块菜地,制定公约并设置公示牌,同时挖设排水渠,让居民户户有菜种。在小区东侧设农用品堆放点,围挡管理,保留农村特色的同时解决杂乱问题。花营组作为官滩镇和甘泉村的南大门,曾经基础环境堪忧,绿化损毁、排水不畅、工具农机乱摆放,还频发交通事故。村委听取意见后,改造接通污水管道,完善路宅分离项目,规划设置工具堆放点,使这里摇身一变成为新的打卡点。
党建引领,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党建引领是甘泉村发展的重要引擎。村里通过积分制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活力,完善积分管理办法,提高人居环境整治得分比重。参与环境整治一次得10分,美丽庭院达标得20分,每月10日可凭积分到村委会兑换生活用品。2024年,共有452人踊跃参与积分兑换活动,其中91名村民组成7支常态化志愿服务队,开展结对助老、清洁家园、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次数达260余次,总时长超800小时。在花营组环境整治中,村民自发响应,2户居民自行浇筑门前水泥地坪,1户长期在外务工村民主动提供门前地块作临时停车位,群众参与热情空前高涨。
产业发展,铺就群众致富之路。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甘泉村传统产业为稻麦轮种,近年来积极拓展产业版图,将稻虾共养面积扩大到3000多亩,带动200多人就业;摸排85户养殖村民情况,统一与温氏合作;与4户草莓种植户交流,助力扩大规模、解决销售难题。借助镇工业园区坐落本村的优势,村委加大企业用工服务力度,与镇帮办合作,通过网格群宣传,2024年新协助招用工13人,如今在工业区工作的甘泉村民已超120人。本土企业木香宜家具不仅带来土地租金,还带动22人就业。2024年起,甘泉村抓住大运河“百里画廊”贯通机遇,借助甘泉山风景区得天独厚的底蕴,大力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成功举办“5·15”甘泉山庙会和“12·28”眙路同心场地越野赛。未来,甘泉村还将围绕甘泉山、都梁寺、项王城遗址等节点,深挖历史人文特色,持续推动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
官滩镇在聚焦民生、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徐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