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盱眙县人民政府 新闻频道 新闻动态

新闻频道

大云山汉王陵博物馆开馆
发布日期:2023-01-13  来源:盱眙发布  字号:[ ]

  1月12日,备受瞩目的大云山汉王陵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大云山汉王陵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博物馆以汉江都王刘非的王陵遗址为展示主题,让埋藏了2000多年的万余件珍贵文物“重现天日”,向游客展示西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以及墓主人江都王刘非的生活。


IMG_9802.PNG


  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姚文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李森,省文旅厅博物馆处副处长于新海,南京博物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研究馆员盛之翰,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李则斌,江苏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馆员陈刚等领导出席仪式。县委书记邓勇,市文广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许长坡等出席仪式并讲话。县长孙志标主持仪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波、县政协主席张静洋等领导参加活动。


IMG_9803.PNG


  姚文中、李森、盛之翰、邓勇、许长坡、孙志标、林波、张静洋等领导共同为大云山汉王陵博物馆开馆。


  大云山汉王陵,是2011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大云山汉王陵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以西汉江都王刘非的王陵遗址为展示主题,通过“朝、国、王、陵、城”的展陈主线,多角度地展现大云山汉王陵遗址的考古发掘研究成果。


  方寸之间,一览千年。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作为传承历史使命、落实重大要求、推动文博文化文旅事业发展的重点工程,大云山汉王陵博物馆的开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IMG_9804.PNG


  邓勇表示,这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大云山汉王陵,出土文物之丰、考古价值之高,令人瞩目、为之赞叹。去年,我们喜迎1万多件文物回归馆藏。我们深怀不忘既往的感恩之心、不负历史的敬畏之心、不负未来的进取之心,既把文物保护好,也让文物“活”起来,让盱眙厚重的历史文化,在薪火相传中历久弥坚,绽放新的光彩。这是塑造城市品牌的重要抓手。大云山汉王陵博物馆正式开馆,必将成为盱眙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我们将量化目标、优化运营、细化服务,不断提升博物馆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全力以赴将其打造成为继“盱眙龙虾”之外,又一张“闪亮名片”和“金字招牌”。这是助推产业强县的重要平台。盱眙将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探索“文物+旅游”新模式,打造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大云山汉王陵博物馆必将成为历史文化场馆的标杆、文旅深度融合的示范,也必将为推动盱眙产业强县、建设长三角现代化山水文化名城,增色添彩、贡献力量。


IMG_9805.PNG


  许长坡表示,大云山汉王陵博物馆是市博物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的开馆标志着市馆藏文物和藏品保护管理标准化建设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也将对进一步弘扬地域历史文化和市文广旅游事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博物馆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汇聚大众、造福子孙的民心工程。希望大云山汉王陵博物馆以此次开馆为契机,积极开展文物交流、展览活动,为广大文物爱好者、收藏者提供交流服务,不断普及和提高民众对文物的兴趣爱好,为保护传承千古文脉、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希望盱眙县委县政府为大云山汉王陵博物馆的建设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这块阵地成为盱眙人民学习历史文化的重要课堂,成为让外地了解盱眙人文历史的重要窗口。


IMG_9806.PNG


  孙志标表示,盱眙将以今天开馆为契机,始终坚持“文明润县”战略不动摇,以“绣花功夫”进一步精雕细琢,努力守护好、管理好、传承好、发扬好这份来之不易的历史文化珍宝,不断提升盱眙的文化事业魅力,文化产业实力,更好推动盱眙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IMG_9807.PNG


  仪式结束后,领导嘉宾一行前往博物馆展厅,认真察看陈列展品,了解文物历史保护工作,并对大云山汉王陵遗址的考古发掘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据了解,自2009年起,南京博物院和盱眙县人民政府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大云山汉王陵进行考古勘探和抢救性发掘。王陵有主墓3座、兵器坑2座、车马坑2座,各种等级的陪葬墓13座,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在汉代诸侯王墓中非常少见。从考古探明的遗址显示,陵园里面有密集的建筑群,还有道路、阙基等遗迹存在,陵园的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足足有35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这里出土了精美的乐器、兵器、饮食器等随葬品,有金缕玉衣、青铜编钟、琉璃编磬、鎏金铜鹿灯等珍贵文物,还有象征千年相思的长毋相忘银带钩等配饰。(融媒体记者 顾培妍 王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