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22 16:26 来源:盱眙县交通运输局
在基层治超执法工作中,传统“设卡值守”模式长期面临人力紧张、物力消耗大、财力成本高的难题。为破解这一困境,盱眙县交通运输局积极探索技术赋能执法新路径,依托动态称重、电子抓拍、视频监控等先进技术手段,逐步推广非现场治理超载超限模式。该系统的落地,不仅实现了治超管理的“高效化、精准化”,更成为基层减负的典型实践,在人力、物力、财力三方面为基层执法工作“松绑减压”。
(一)人力减负:70%以上成本降低,缓解执法人员不足难题
传统治超需在重点路段设置固定检查点,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每个站点日均需投入12-15名执法人员,且长期面临人员疲劳值守、执法力量分散的问题。不停车检测系统投用后,执法模式从“人海战术”转向“智慧预警”,仅需4名执法人员即可完成系统预警数据审核、违法车辆溯源、处罚流程跟进等核心工作。这一转变直接将治超执法人力投入降低70%以上,有效缓解了基层执法人员不足的突出矛盾,让执法力量得以向更需要现场监管的领域倾斜,大幅提升了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二)物力减负:减少资源调度维护,提升设备利用效能
传统治超模式下,为保障多个检查点正常运转,需频繁调度巡逻车辆开展路段巡查,同时定期对各站点的静态称重设备进行校准、维修,临时站点的搭建与拆除也需消耗大量物资。不停车检测系统建成后,通过“固定点位+智能监测”替代了流动巡逻与多站点值守,一方面减少了巡逻车辆的日均出动频次,降低了车辆磨损与燃油消耗;另一方面,集中化的系统设备无需重复部署,仅需对核心检测组件进行定期维护,避免了多套称重设备的分散损耗与临时站点的物资浪费,让物力资源从“分散消耗”转向“集约利用”,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
(三)财力减负:年均节约30%-40%经费,实现长期成本优化
从财力投入来看,不停车检测系统虽需一次性建设投入,但长期运维成本远低于传统人工执法模式。传统模式下,每年需承担大量执法人员薪酬、巡逻车辆燃油与维修费用、称重设备定期校准费用及临时站点办公经费;而系统投用后,人力成本的大幅降低,设备集中维护也规避了多套设备的重复损耗。经统计,该系统每年可节约人员薪酬、设备损耗及办公经费约30%-40%,在提升治超精准度的同时,实现了基层执法财力成本的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