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盱眙县人民政府 新闻频道 专题专栏 精神文明创建专栏 未成年

精神文明创建专栏

盱眙县淮河司法所送法进校园 为青春成长注入“法治动能”
发布日期:2025-09-19  来源:盱眙县淮河镇  字号:[ ]

法治护航成长,法典温暖童心。新学期开学之际,盱眙县希望小学的同学们迎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法治课——淮河司法所工作人员走进校园,以“与民法典温暖同行 护航青春成长路”为主题,用生动案例、趣味互动,为同学们带来一场沉浸式法治教育活动,让法律知识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守护成长的种子。

案例“接地气”:把法律条文变成“校园故事”

“原来拿别人的橡皮不还,不只是小事,还侵犯了对方的财产权!”“走廊里跑着绊倒同学,光道歉不够,还得承担责任!”课堂上,同学们纷纷结合自己的经历举手发言,分享着对校园里常见问题的新认知。这生动的一幕,来自淮河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法治课堂。不同于照搬法律条文,工作人员以同学们日常校园生活为切入点,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知识融入“橡皮争夺战”“走廊绊倒受伤”“作业本冲突”“照片恶搞事件”4个真实情景案例中。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原本抽象的“物权”“侵权责任”等法律概念,通过一个个贴近校园的小事变得清晰易懂。现场互动讨论氛围热烈,不少同学课后表示,“原来身边这些小事都和法律有关,以后遇到问题再也不会慌了。”

问答“有温度”:让法治意识融入“成长轨迹”

“我知道!胎儿也有继承权,能接受赠予!”“起不好的外号会伤害同学,这是违法的!”课堂上的趣味问答环节一开启,同学们就纷纷举手抢答,有的为了不同观点还小声讨论起来,气氛十分热烈。这些问题都来自司法所工作人员,他们围绕“胎儿权利”“人格尊严”“校园欺凌”“高空抛物”“遗产继承”等与人生不同阶段密切相关的法律话题展开提问,覆盖了从生命起始到未来生活的多个维度。在同学们回答后,工作人员结合大家的答案逐一讲解,不仅纠正了认知误区,更让大家清楚地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就像一位“隐形守护者”,从出生到成年,从学习到生活,始终在为每个人的合法权益保驾护航。课后,六年级学生小张认真地说:“以前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现在才知道,它一直在保护着我们。我记住了‘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要借先问一句话’,这就是法律保护物权的简单道理。”

长效“筑防线”:让普法教育成为“校园常态”

“这堂法治课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感兴趣的方式传递法律知识,比单纯说教效果好太多!”盱眙县希望小学负责人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同时期待淮河司法所能常态化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带来更多优质的法治教育资源。

下一步,司法所将围绕“常态化、生动化、实用化”目标,持续开展系列普法活动:计划每学期定期举办民法典主题讲座,覆盖全镇中小学;组织开展民法典知识竞赛,以赛促学加深知识记忆;搭建模拟法庭实践平台,让同学们通过角色扮演沉浸式体验司法流程,真正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我们希望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普法活动,在校园里营造‘抬头见法、触手学法’的浓厚氛围,帮助青少年系好人生‘法治第一粒扣子’,让他们在法治阳光下安心学习、快乐成长,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好少年。”淮河司法所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