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盱眙县人民政府 新闻频道 专题专栏 精神文明创建专栏

专题专栏

全国最美科技员、淮安好人黄富强:爱岗敬业三十载 甘为人民“老黄牛”
发布日期:2021-08-16  来源:盱眙县文明办  字号:[ ]

【人物简介】

黄富强,男,1959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原盱眙县黄花塘镇原农技站站长。

【事迹简介】

黄富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组建农民教育培训讲师团,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培训人次达1.6万,成立“盱眙县旧铺镇富强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水稻机械育秧、插秧、收割等服务;他带头推广农事机械化,帮助农民购买稻谷播种机、插秧机达300余台套,解放镇农村劳动力6000余人。他大力推广虾稻共生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成为全县虾稻共生产业的发源地、排头兵,亩均增加收入1800元,带动了全镇32户贫困户脱贫。他扎根基层,情系“三农”,无私奉献三十年如一日,先后获评“江苏省农技推广服务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农技员”、“淮安市优秀共产党员”、淮安好人等荣誉称号。

【事迹材料】

育培农民新型化,助力铺就致富路

身为农业技术服务站站长,黄富强深知,发展现代化农业,迫切需要带动农民由传统型向新型职业化转变。2008年10月,黄富强组建了农民教育培训讲师团,亲任讲师团团长,在县农业局、县农广校的帮助和指导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本镇农民进行了轮流培训。十年来,共培训1.6万人次,年均培训达千人以上,帮助广大农民掌握了丰富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实现了从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跨越。

黄富强常年进村入户,放弃了休息日和节假日,深入到田间地头,围绕农作物和农机具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应用,进行讲课和技术跟踪指导。年举办培训班达100多次。在培训授课中,将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深入浅出,意简言赅,通俗易懂。实现了农民听得懂、学得会、易操作,可复制、好推广、收益增的效果。

通过培训,帮助农民掌握了水稻机插秧、稻麦精准定量栽培、稻虾综合种养、测土配方施肥等10余项农业实用技术,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的能力,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方式,先进的农机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种植效益不断提升,农民收入增长显著。黄花塘镇吴从昊、范永刚、陈大林、李春明、杨玉军、刘万红、朱恒佳等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的年收入都从培训前的几万元增加到几十万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充分显现。黄富强也因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出色,多次被评为全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先进个人。

调优结构产业化,稻虾共生誉全省

黄富强所在的乡镇,农民种田历史上习惯一年麦稻两熟制。近年来,由于小麦种植受不良气候的影响较大,且赤霉病难以防控,加之成本上升,麦价下降,不种不赔,一种就赔,所以农民将水稻收获后就“撂白茬”,不再种植小麦,严重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

黄富强在下村工作时,偶遇一位农民在灌满水的稻田里下地笼捕虾,收获颇佳。在仔细了解情况后,萌生了“稻田养殖小龙虾,稻虾轮作,稻虾共生,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想法,并向镇、县领导建议在全县推广,以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业主导产业,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黄富强通过调查、论证,培养典型、召开现场会等一系列的举措,在该镇推广虾稻共生结合种养的模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业支柱产业。

该镇在县政府连续三年现场会的有力推动和黄富强的精心指导下,五年五大步,虾稻共生面积从2014年的300余亩上升到2018年的5.6万亩,面积翻了近20倍,占稻田总面积的70%,亩均增加收入1800元,最高亩增收入达6000元。虾稻共生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全镇32户贫困户脱贫,5000余农户富裕起来,该镇成为全县虾稻共生产业的发源地、排头兵,享誉省内外。

推广农事机械化,农民种田大解放

“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黄富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当农民、做农事,最知道农民的甘苦,最了解农业的艰难。他说:“唯有实现综合农事机械化,才能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充分享受现代幸福生活,这就是我的职责所在,我的初心与使命所在。”黄富强以水稻插秧这个环节为切入点,运用农艺农机融合技术,大力推广水稻机械育秧和机械插秧。帮助农民购买稻谷播种机、插秧机达300余台套,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机播、机插面积占水稻总面积70%以上,解放农村劳动力6000余人。省市县现场会多次在该镇召开,省农机局的一位领导说:“该镇土地条件较差,能把水稻机插秧搞得这么好,真是全省的典范啊”。紧随水稻机插秧之后,推广水稻除草,病虫害防治,收割烘干的机械化。在水稻生产机械化实现之后,黄富强又在果品、蔬菜、甘薯、油菜等旱作物生产环节上推广机械化。

2012年,盱眙县在全省率先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黄富强所在乡镇属于丘陵缓坡地型,平均每块田面积不足1亩,困难很大。县里要求每个乡镇搞1个示范点,而黄富强是每村搞1个示范点,一共15个示范点,每个点他都亲自去选址,指导整地、摆盘、铺土、落谷、盖土、复布、窨水等操作技术,在各个点上召开育秧、机插秧现场会,农民群众靠得近、看得见、摸得着,易学、易懂、易推广。

三年三大步,全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70%以上。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大量解放农村劳动力,广大农民终于直起了腰杆,享受现代幸福生活。这是黄富强的梦想。推广其他综合农事作业机械,黄富强同样奉献了自己的时间、精力、智慧和辛勤的汗水。

促进农业科技化,示范带动效益高

围绕农业推广体系建设,黄富强一是注重乡镇农技站的自身建设,在上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经过不懈努力,有了先进的服务手段、优秀的人员队伍、规模的实验示范基地、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稳定的财政保障。乡镇农技站的“五有”建设,成为全省的先进典型。所在的农技站被评为省五星农技站,众多县区组织人员前来参观学习。二是注重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领办和帮办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技人员开展农业科技活动提供了平台,同时,农技人员又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科技支撑。二者有效结合,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优质的科技和农事服务。所领办的富强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成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黄富强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岗位上坚守多年,深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要实现农业科技化。他一方面坚持勤奋自学,了解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另一方面注重农技站农技人员和乡土人才的培育和深造,使其成为科技兴农的主力军。近五年来共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一百余人,其中本科在读的1人,大专在读的9人,中专在读的45人,本科毕业的1人,大专毕业的5人,中专毕业的68人。在建设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基础上,着力推广良种良法,培养地力,建设良田,有效提升了农业科技化水平,大大增加农业经济效益。

农业服务社会化,增收节支惠万家

在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下,黄富强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创业创新。领办一个农机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一个优质稻米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组建一个农机服务合作联社,出任县政府组建的“盱眙县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联合会会长”一职。面向全县,为广大新型经营主体和一般小农户提供种、肥、药等农业投入品和农用物资购买,综合农事的机械化服务,农业品牌创建,优质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方面的服务。为广大农民抓住了农时,减轻了劳动强度,节工节本,增收增效。为使农民成为一种职业,农业经营活动成为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作出了无私奉献。

    早在2011年午季的一天,黄富强接到马桥村一个叫柴兆华的电话:“黄站长,我家的小麦熟透了,麦头都开始脱落了,能派一台收割机帮我收麦子吗?”当时黄富强想:农技站没有收割机,怎么办啊!急农民之所急,他立即跑到盱张公路边拦了一台收割机,经协商后,派到柴兆华家,帮助柴兆华把家里的麦子及时收割了。秋季的一天,黄富强又接到民田村叫张巨和的电话:“黄站长,我们这里的杂交稻都收完了,我的收割机闲在家里,能帮我介绍到其他地方收割吗?”电话放下之后,黄富强经多方联系,得知洪泽县三河镇有大片的粳稻成熟了,需要收割机收割。黄富强立即将信息告诉了张巨和。以上两个实例,对黄富强的触动很大,促使他下决心成立农机服务组织。

2013年3月,黄富强领办了“盱眙县旧铺镇富强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以提供水稻机械育秧、机械插秧服务为起点,服务链条逐步向两端延伸。通过几年的发展,年服务面积已达1.6万亩,各种农机具达600余台套,在县供销总社的合作下,成为盱眙县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之一。2018年初,与“万隆”、“苏欣”等6个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企业联手组建了“盱眙县泽田农机合作联社”,参加了“盱眙县农业社会化化服务组织联合会”,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经营机制和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地三权分离、规模有序流转,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无论是农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还是一般小农户,都不适合小而全、一切自给自足,都需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其提供及时、优质的服务。

2019年黄富强迎来了职业生涯的“毕业”,但他退而不休,为“三农”无私奉献,在农业部门、科研院所、田间地头……还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坚持走进村组、田间地头、不拘一格培育乡土人才,2020年4月捐款1200元用于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黄富强三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情系“三农”的事迹,在中国农业网、江苏文明网、淮海晚报等多家新闻媒体上多次报道,他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赞扬。